教师资料
陈 淳
发布时间:2015-11-23浏览次数:18339

陈淳

  

  

最高学历:

加拿大麦基尔大学人类学系博士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农业起源研究、国家与文明起源研究等课题。

  

  

教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考古学导论、考古学思想史

研究生课程:考古学理论、考古学方法论、专业英语

  

  

学习工作经历:

1982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1982-1986年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任教。

1986-1992年加拿大麦基尔大学人类学系留学,获博士学位。

1996-至今 复旦大学文博系任副教授,教授、博导。

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期刊论文:

陈淳,从“专业”到“通业”:当前文明探源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历史研究》2012 年第3期.

陈淳,早期文明的标准与解释。《东南文化》2012 年第3期.

陈淳、杨茜,陶瓷器研究的进展与思考。《文化遗产集刊》2012年总第5辑。

陈淳,细石叶技术里的人类行为和适应方式探讨。《中国文物报》2012年9月14日。

陈淳,泥河湾旧石器早期工业与人类行为。载:袁宝印、夏正楷、牛平山主编,《泥河湾裂谷与古人类》,地质出版社,2011年。

陈淳,美国性别考古学的研究与启示。载:贺云翱主编,《女性考古与女性遗产》,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Chun Chen, Jiayuan An and Hong Chen, Analysis of the Xiaonanhai lithic assemblage, excavated in 1978.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2010, 211:75~85。

陈淳,考古研究的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南方文物》2010年第1期。

Chun Chen,  Techno-typological comparison of microblade cores from East Asia and North America. In: Y. V. Kuzmin at al. (eds.) Origin and Spread of Microblade Technology in Northern Asia and North America. Burnaby, B.C., Somon Fraser University Press, 2007, 7-38.

Decipherment of Bronze Objects from Sanxingdui.《复旦学报英文版》2007年3期。

考古学与未来:工业文明的忧虑。《复旦学报》2007年6期。

安阳小屯发掘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文史哲》,2008年3期。

Fire and flood management of coastal swamp enable first paddy cultivation in east China. Nature 2007, 449(7161):459-462. (第四作者)

疑古、考古与古史重建。《文史哲》2006年第6期。

社会进化模式与中国早期国家的社会性质。《复旦学报》2006年 期。

性别考古与玉璜的社会学研究。《考古与文物》2006年第4期。

三星堆青铜树象征性研究。《四川文物》2005年6期。

中国考古学的历程与成就。《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历史学卷),姜义华、武克全主编,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旧石器考古学的新进展。《自然科学与博物馆研究》2005年第1卷第1期。

提升研究水准,更好保护文化遗产。《中国文化遗产》2005年总第7期。

马家浜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东南文化》2005年第4期

Earlitou, Xia and the Study of Early State of China. 《复旦学报英文版》2005年第1期。

环太湖与宁绍平原史前社会复杂化比较研究。《南方文物》2005年第4期。

稻作起源的考古学探索。《复旦学报》,2005年第4期。

三星堆青铜器巫觋因素解析。《文物世界》2004年第3期。

Retrospect of Fifty Years of Paleolithic Archaeology in China. In Shen, C. and Keates, S.G. (eds) Current Research in Chinese Pleistocene Archaeology,British Archaeological Reports, Series 1179,Oxford, England,2003.

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视野。《复旦学报》,2003年第4期。

酋邦与中国早期国家探源。《中国学术》,2003年总第14辑。

小长梁石工业研究。《人类学学报》,2002年第1期。

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的理论问题。《东南文化》,2002年第3期。

中国文明与国家探源的思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学术专著:

陈淳(译),布鲁斯·特里格(著),《时间与传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陈淳、陈虹、沈辛成(译),诺埃尔·博阿兹、拉塞尔·乔昆(著)《龙骨山——冰河时代的直立人传奇》,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陈淳(译)、布鲁斯·特里格(著),《考古学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陈淳(译著),费德(美)《骗局、神话与奥秘——考古学中的科学与伪科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

《考古学研究入门》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

《欧洲文明的曙光》柴尔德著 陈淳、陈洪波译 上海三联书店 2008年。

《文明与早期国家探源》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7年。

《当代考古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4年。

《考古学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年。

《考古学的理论与研究》学林出版社 2003年。

《手》约翰·内皮尔著 (陈淳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1年。

  

  

获奖经历:

2003年度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名师

2005年度 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

2006年度 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

《考古学的理论与研究》获2004年上海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

《考古学的理论与研究》被“中国文物报”评选为2004年最佳文博学术论著

《二里头,夏与中国早期国家研究》(《复旦学报》第4期)2006年获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

  

  

科研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文明与国家起源理论探索及对中国实践的启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家“十一五”《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子课题《文明与国家起源的理论研究》。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陈列内容解读及展示文本撰写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 邯郸路220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