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博物馆
重现抗战历史真相——“抗日战争与中美关系珍贵文物展”开幕
发布时间:2015-11-25浏览次数:2762

 

4月17日,“抗日战争与中美关系珍贵文物展”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西缘的蔡冠深人文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以及上海高校智库宗教与中国国家史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在一些著名收藏家和国家级拍卖公司的支持下,有关人士和机构提供了珍贵文物原件近200件,通过对大量中美两国政府首脑、政党领袖、军事将领、外交使节、学界名流和社会贤达的手稿墨迹,以及抗战时期的若干重要文物资料,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战场以及中美两国共同抗日的历史原貌。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本次展览旨在纪念当年包括中美两国在内的全世界正义和爱好和平的人们为战胜法西斯所作出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展览开幕当天甚至吸引了105岁高龄、曾参与过抗战的空军老兵赵赠熊参观。老人表示,文物还原的历史真相唤起了自己内心的共鸣和爱国情怀。

此次展览有何看点?这批珍贵文物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展出,且均为原件,所以这是近距离接触抗战历史细节的绝佳机会,不容错过。下面,就让我们来先睹为快吧!

1、尺笺中的政治博弈

本次展览的展示重点在于大量珍贵的书信与手稿,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展览的第一部分为“中流砥柱——中共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建立”,过去关于这一过程大多凭史料记载,但此次展览中却有相当一部分文物是对中国共产党号召国共合作和全民族团结,领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本侵略的真实记录。比如“镇展之宝”——《有关指示胡鄂公促成抗日统一战线的重要通信》,它是1936年9月23日周恩来写给胡鄂公的亲笔信,信中痛陈国遭大难,若不集中全国的力量无法挽救,而鉴于胡鄂公之前对于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所作出的贡献,希望他能为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而继续奋斗,情真意切,字斟句酌。这封信由私人藏家手中第一次公之于众,意义重大。

展览的第二部分为“正义力量——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美关系”中,展出了1938年至1942年这一段抗战最困难时期,胡适担任民国驻美大使期间的各种往来信函,以这些信件为线索,可以串联起当时中美关系微妙变化的曲线。其中富兰克林·罗斯福《1938年11月10日致蒋介石信札》是珍贵史料之一,这是抗战初期罗斯福对蒋介石求助电报的复信,信中罗斯福一方面表达了对中国境遇的同情和人民抗战行为的赞赏,但另一方面却表示由于法律和民意的限制,无法给予中国充分的政治支持。

此外,丘吉尔亲手修改过的《九一八事变后有关中国局势的重要文稿》中提出中国将成为“亚洲的巴尔干半岛”,准确预言了未来中国的抗战形势,并且提出了一些对于局势的看法,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立场的体现,也很值得玩味。

2、翰墨里的铁汉柔情

本次展览与其他反法西斯主题展览的最大区别之一,便是聚焦于身处战争漩涡中的人们具有“人文色彩”的一面。以重量级人物手稿、书法作品作为载体来展现一幕幕改变历史的时刻,不仅人文气息浓厚,也在方寸咫尺之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战时的波诡云谲。

毛泽东是抗战中的“硬汉”,但他却用手书文字激励了硝烟中的人们。他在1938年抗战的艰难时刻亲笔写下抗战宣言赠与延安部队下属,其中“整个中国是一个抗日大学”、“日本法西斯是能够战胜的”虽寥寥几句却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这件展品也是极为罕见的延安时期有关抗战的墨迹。

黎元洪的书法作品《致土肥原书轴》也展现了这位政治强人的另一面。黎虽是一个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但其作品上书“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则危”,字字笔力刚劲,展现了黎元洪用书法这一看似“柔软”的“文人”的方式,向长期在中国从事特务活动的侵华阴谋家土肥原贤二提出规劝。结合之后的局势与土肥原最终的下场,这幅字也成为了反法西斯战线的支持力量。

此外,国民党将领邵元冲的《致梁寒操书轴》、战时第54军军长阙汉骞的《五言联》、战时第九战区副总司令薛岳的书法作品等均展现了这些战场上“铁汉”的另外一面。

3、字句间的拳拳忠心

在这些信札、手稿与书画作品中,不乏表达对国家,对正义的忠心。如冯玉祥的《与胡鄂公往来信札》中的“我的信仰是社会主义不会有变更的”,其忠诚令人动容。

第三部分“万众一心——文教战线的抗日斗争”为展览的重点之一,也最能体现战争时文教战线中人们的爱国情怀。展览汇聚了蔡元培、马相伯等10位大学校长的书法作品,成为一大特色,这些校长都是抗战时期运用自身力量支援抗战的典范,他们的决心和勇气力透纸背,也使展览的人文气息浓厚。

4、影像里的永恒定格

展览中有许多重要人物的照片,诸如《宋美龄签赠蒋宋合照》等摄影作品都将那一个个历史瞬间永远定格在凝固的画面之中。

还有大量展示人物的肖像照片,但与一般展览不同的是,这些照片上均有本人的签名,具有不可多得的真实感和文物价值。

5、文物中的真实见证

不论是罗斯福在抗战时期使用过的手杖、烟灰缸,偷袭珍珠港的下令者永野修身的战时军帽,还是飞虎队的“战袍”即有“血符”的皮夹克,这些“历史遗物”的珍贵性不言而喻。观者见此,一定会心生强烈的代入感,这些原本只能在历史书上看到的名字仿佛不再遥远。

展品中有不少是中国藏家从国外收集的与二战时与中国有关的珍贵文物,一改过去中国文物向国外的单向流失的窘境,代表着中国收藏者们的“崛起”,颇具意义。除此之外,本次展览还蕴含着更多深层的信息,有待解读。

通过以上介绍,不知大家是否更想亲眼观赏这些实物,近距离感受历史的真相?即日起至六月中旬,请到蔡冠深人文馆二楼来一起感受那段苦难而光荣的岁月,亲近先辈们为正义与和平不懈奋斗的心路历程。

资料来源: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图录;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研究生党支部、教师党支部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 邯郸路220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