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料
周婧景
发布时间:2016-02-05浏览次数:29220

 

最高学历:

历史学博士

  

  

研究领域:

1.博物馆儿童展示教育

2.博物馆展示设计

3.博物馆观众研究

4.博物馆学理论与方法

  

教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儿童博物馆概论》、《博物馆经营管理》、《博物馆展览说明文字研究》

硕士生课程:《观众研究与展览评估》

硕士生、博士生课程:《博物馆学相关理论与方法》

  

学习工作经历:

2023-至今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7-2023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副教授

2015-2017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讲师

2015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美)Museum Studies(博物馆学系) 访问学者

2013-2016  浙江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博士后

2013-2015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讲师

2010-2013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历史学 博士

2008-2010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法治研究中心 秘书

2006-2008  杭州外国语学校 任教

2004-2006  浙江大学历史系历史学硕士(本科保送)

2001-2004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 双学士

2000-2004  浙江大学历史系历史学 学士

《博物馆与文化》(中国台湾)期刊编委(2020-2021;为 “Curator: The Museum Journal (A&HCI)”Museum Management and Curatorship (A&HCI)”等国际、国内博物馆期刊审稿或组稿。

  

  

期刊与专书论文:

周婧景.观众中心视阈下展览的形式阐释与配套阐释——以“文明大观: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展为例.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57(04):120-125.

周婧景.守正与创新:社会博物馆学及其中国适用性思考.东南文化,2024,(02):129-138.

周婧景、黄洋、杨瑾等.博物馆教育和研究的实践探索.博物院,2024,(01):16-26.

Jingjing Zhou , Yungneng Lin, Tingting Huang.Psychological Anxiety Intervention for Young Audiences: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Art Museu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Promotion,2024, 26 (1), pp. 39-49.SSCI

Jingjing Zhou. “Changsha Mawangdui Han Dynasty Tombs Exhibition”. Museum Worlds: Advances in Research, vol.11,2023, pp.263-280.

周婧景、陈美慈.博物馆与社会学学科交叉研究述评.文博学刊,202304):45-55.

周婧景、李无言.博物馆阐释中几个基本问题辨析.故宫博物院院刊202311):114-125.

周婧景.试论博物馆物语境化阐释的新方法:“物件剧场”.东南文化202303):138-146,191-192.

周婧景、钟燕仪.作为媒介的博物馆及其在中国的专业化发展方向.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3,(05):12-22.

周婧景、刘月鸣.“藏品先行博物馆”与“理念先行博物馆”:当代博物馆的新旧合冶.中国博物馆202302):46-52.

周婧景.图书馆展览高质量发展问题及其成因探析.图书馆论坛,2023,4301):78-86.

周婧景、厉樱姿、陆敏洁.整体论与博物馆信息传播新探.故宫博物院院刊,202301):60-75,152-153.

周婧景.从博物馆学理论谈日常实物学习的新模式构建.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4 06):144-157.

周婧景.“阐释与阐释规划”:影响当代博物馆转型的议题.东南文化,202205:138-146,190-192.

周婧景.试论上海中小学生“博物馆研学旅行”中的家校参与.复旦大学博物馆、复旦大学文 物与博物馆学系,复旦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153-160.

周婧景、吕军.从教具到收藏:关于“education collections”概念的讨论.中国博物馆202205):29-35.

周婧景、马梦媛.器物展览与文献展览比较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202106):11-23,107.

周婧景、赖颖滢.博物馆“自由选择学习”概念的形成及其述评.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1,704):295-304.

远真、周婧景.博物馆互动导览研究综述.文博学刊,2021,(04):54-62.

周婧景、马梦媛.博物馆教育理论及发展初探:内涵、发展和未来.博物院202104):39-45.

周婧景.博物馆以“物”为载体的信息传播:局限、困境与对策.东南文化202102):136-145.

周婧景.对博物馆“以观众为中心”观念的再理解.中国博物馆202101):28-36,127.

周婧景、林咏能、郑晶、傅强、吴彬、陆敏洁、高梦琛、张文珺.略论博物馆的“经常性观众”——基于三家博物馆的实证研究.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1,601):5-15,93.

周婧景.博物馆儿童研究中“道与“器”的思考——来自一书中的启示.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0,506):54-64,94.

周婧景、郭川慧.博物馆“研学旅行”定义及其理解.博物院202005):89-95.

周婧景.博物馆,一个让孩子眼里有光的地方.教育家202039):16-17.

周婧景.中国博物馆“研学旅行”研究发展述略——基于文献视角.中国博物馆202003):43-50.

周婧景.博物馆现象的内在逻辑及其研究价值探析——从一书谈起.博物馆管理202002):45-55.

周婧景、林咏能.国际比较视野下中国博物馆观众研究的若干问题——基于文献分析与实证调研的三角互证,东南文化202001):169-180,190,192.

周婧景.被忽视的“物证”:博物馆学视角下的文献收藏机构展览刍议.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0,502):31-38,95.

周婧景.“阐释性展览”:试论当代展览阐释的若干问题.东南文化201906):95-103,127-128.

周婧景、高子涵.试论美国博物馆幼儿园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以教育生态学为视角.博物 院201906):116-124.

周婧景.文献收藏机构的展览研究综述——博物馆学关联性研究的引入和影响.自然科学博 物馆研究2019,406):33-44,93.

周婧景.注意力机制:试论展览说明文字撰写的理论中介——以美国2016-2018年“展览标签写作卓越奖”作品为例.中国博物馆201904):53-62.

周婧景、王文彬、林咏能.复合空间的管理策略研究——以长沙博物馆为例.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901):432-445.

周婧景.试论博物馆儿童专区展览“双重尊重”原则及其实现对策——以台北“故宫博物院”儿童学艺中心为例.东南文化201804):96-103.

周婧景,博物馆教育要“重展”还要“重藏”——基于五大自然史博物馆“分众化”教育初 探.博物馆学季刊2018,32,(3):59-75.

周婧景.从“博物馆疲劳”概念出发:博物馆参观的影响因素、检测方法和改善建议.中国博物馆20182:64-72.

周婧景.博物馆学习的媒介:试论儿童展览阐释中的表达方式.博物院20174):73-107.

周婧景.具身认知理论:深化博物馆展览阐释的新探索——以美国911国家纪念博物馆为例.东南文化20172):109-114.

周婧景.儿童展览阐释的表达方式及其教育动机探析.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72:67-70.

周婧景.叙事心理学:博物馆展览阐释的心理中介——以美国下东区移民公寓博物馆为例.博物馆学季刊20171):59-75.

周婧景.博物馆与儿童利用者:一种类分众模式的实践.中国博物馆20171):61-68.

周婧景.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整治试点项目实施评估与对策研究.文化遗产集刊第82017112-133.

孔达、周婧景、刘守柔、石鼎.“从历史走向未来——亚太地区历史遗产与文化景观保护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东南文化20164):122-126.

周婧景.儿童观众与博物馆学习:以瑞吉欧教育理论为视角.中国博物馆20162):74-86.

周婧景、严建强.阐释系统:一种强化博物馆展览传播效应的新探索.东南文化2016年(2):119-126.

周婧景、严建强.基于半结构深度访谈探讨中国博物馆理事会治理.博物馆学季刊20161):73-94.

周婧景.美国博物馆儿童艺术教育初探——以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为例.博物苑20151):68-76.

周婧景.博物馆治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博物馆20153):12-18.

周婧景.上海博物馆儿童教育项目之评估.科技博物(台)2015,193):69-98

周婧景,陆建松.中国博物馆儿童教育项目评估研究.东南文化20152:118-126.

周婧景,陆建松.博物馆67——1112岁儿童教育指南初探.中国博物馆20151):33-40.

周婧景.博物馆儿童教育与儿童博物馆的发展.学前教育研究20151):13-18

周婧景.苗族服饰文化保护初探——以贵州台江县为例.贵州民族研究201412):72-75

周婧景.儿童展览的选题究竟以物为本,还是以人为本?——儿童展览选题研究.李卓彬(编).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开馆纪念特刊.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186-194.

周婧景,严建强.民国时期的博物馆理事会及其启示.东南文化20144):106-113

周婧景.博物馆儿童教育心理学初探.博物馆研究20143):12-16

周婧景.博物馆儿童展览展品资料研究.中国博物馆20143):60-66

周婧景.博物馆理事会制度研究综述.中国博物馆20142):108-114

严建强、周婧景.满足更广泛的需求——博物馆分众教育的实践.自然博物,20141:68-73.

周婧景.博物馆儿童专区展览问题初探.博物馆研究20142):19-22

周婧景.博物馆儿童展览评估研究.东南文化20136):102-109

周婧景.试论博物馆儿童教育项目策划书的编写.博物馆研究20122):20-24

周婧景.“越窑”地位的再探讨.中国陶瓷20122):73-76

周婧景.新闻传播学视野下的龙文化研究.中国报业20119):105-106

周婧景.刍议南宋中后期景德镇青白瓷瓷业衰落之原因.中国陶瓷20116):46-49

周婧景.博物馆网站“儿童版”的出现及其作用.博物馆研究20112):38-41

周婧景.博物馆儿童教育实践模式初探.博物馆研究20111):66-70

  

学术会议论文:

周婧景.试论文献展览叙事策略:目的、要素与结构.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 (编).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21年“博物馆与多元学科的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21406-418.

周婧景、马梦媛.试论上海中小学生“博物馆研学旅行”供给模式创新.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 馆学专业委员会(编).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20年“博物馆与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20305-315.

周婧景、林咏能、王文彬、王倩、刘晴贤.博物馆观众参观的休闲动机研究——以长沙馆为 例,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编).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19年“新时代博物馆专业能力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9:49-62.

周婧景.试论当前治理转型中博物馆理事会建设的正负效应.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编).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18年“理念·实践——博物馆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9:131-139.

周婧景.博物馆藏品利用探析——以藏品数字化及其传播方式改革为视角.中国博物馆协会博 物馆学专业委员会(编).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17年“经济变化与博物馆应对”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8:90-100.

周婧景.存在者的存在:中国博物馆管理体制存在机理初探.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编).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16年“博物馆的社会价值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7283-290.

周婧景.浙江民族教育博物馆理事会建设方案初探.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编),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致力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博物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628-35.

周婧景.北京自然博物馆科普小课堂教育项目及其启示.王康友,李秀菊(编).全球科学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馆校结合——第七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53-14

周婧景.博物馆家族中个性鲜明的另类成员——美国的儿童博物馆及其展览初探.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编).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14年“个性博物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5232-241

周婧景.博物馆儿童教育分类研究初探.任福君,钟琦(编).馆校结合科学教育理论探索.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437-50

周婧景.美国未成年人科普展览研究初探.赵立新,钟琦(编).馆校结合科学教育理论探索.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5:224-236.

周婧景.博物馆儿童教育指导思想及其发展趋势初探——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编).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14年“博物馆未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6:152-161

  

报纸文章:

周婧景.文献收藏机构展览的开发利用.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927):6.

周婧景.展览:让文献资源“活”起来.社会科学报2022526):5.

周婧景.创建平等博物馆在努力.中国文物报2020515):5.

周婧景.教育心理学与博物馆儿童教育.中国文物报20131016):6

周婧景.教育活动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中国文物报2011713):6

周婧景.我国发展儿童博物馆的重要性.中国文物报2011223):6

 

发表后被其他专书收录文章:

Zhou JingjingGuo Chuanhui.The Defini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Museum Field Trip’” edited by Chinese Museums AssociationChinese Museums Today, EDP Science2023206-215.

周婧景、王文彬.观众行前期望与实际体验关系研究.林咏能(编).博物馆学系列丛书-谁的博物馆经验?观众研究新趋势.台北:艺术家出版社,2022:64-77.

周婧景、严建强.阐释系统:一种强化博物馆展览传播效应的新探索.中国博物馆协会(主 编).中国博物馆学论文集萃(2000-2020)(陈列展览).南京:江苏凤凰科技出版,2022:1-15

周婧景.博物馆理事会制度研究综述.中国博物馆协会(主编).中国博物馆学论文集萃 (2000-2020)(博物馆管理).南京:江苏凤凰科技出版,2022209-222.

 

学术译作:

Jingjing Zhou , Ruohan Mao, Tingting Huang. “Problems, Causes, and Reflections on Exhibitions of Document Collection Institutions in China: Triangulation of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Empirical Study”. Curator: The Museum Journal, 2023, 67(3):1-39.(作者自身成果之译文,A&HCI

波利麦肯纳-克雷斯,珍妮特 A.卡曼,周婧景(译).博物馆策展——在规划、开发和创新体验设计上的合作及其行动步骤.博物院201805):78-85.

波利麦肯纳-克雷斯、金姆莱斯()周婧景().美国博物馆展览教育研究.中国博物馆2017(4)65-68.

艾莉森迪比安卡法索利(著),周婧景(译).玩还是不玩:拉美裔和欧裔美国父母儿童博物馆内亲子游戏的多元化动机.学前教育研究,2016(12)15-25.

戴维克拉克(著),周婧景,黄洋(译),陈淳(校).欧洲中石器时代的经济基础.南京博物院(编).南京博物院集刊(14.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19-28.

 

 

著作与译著:

专著:周婧景.实物、人类学习与博物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3.44.6万字)

专著:周婧景.文献类展品展览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54.4万字)

专著:周婧景.博物馆儿童教育——儿童展览与教育项目的双重视角.杭州:浙江江大学出版社,2017.(113万字)

合著:吴磊、周婧景.协同创新视域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运行机制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10.1万字).

编著:周婧景.小学生领先一步读历史丛书中的三册:重返春秋战国.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2011年;饱览五代十国.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92011年;亲近大明.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92011年。丛书将更名为亲近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于2019年版.

参编:周婧景.河南博物院编.祖先的智慧——中国古代科技.郑州:大象出版社,2016.

译著:周婧景.博物馆策展:在创新体验的规划、开发与设计中的合作,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

 

 

获奖经历:

2018年《博物馆儿童教育——儿童展览和教育项目的双重视角》获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奖著作类二等奖

2019年《阐释系统:一种强化博物馆展览传播效应的新探索》获第二届全国博物馆学优秀学术成果(论文类)

2016年《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儿童展览与教育项目的视角》获第一届全国博物馆学优秀学术成果(学位论文类)

2020年《试论博物馆儿童专区展览“双重尊重”原则及其实现对策》获ELE童博汇年度评 奖活动十佳论文奖

2016年《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儿童展览与教育项目的视角》获第六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城市教育问题”金奖提名奖

2016年《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整治试点项目评估及活态保护与传承研究》获第六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问题”金奖提名奖

2023年《儿童博物馆概论》获奖第一批复旦大学本科优质课程

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参与)

2007年杭州外国语学校先进教师

2013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2004年浙江大学优秀毕业生

 

 

科研项目(部分):

2022-至今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专项)(22VSZ109):博物馆基于实物的体验式学习对少年儿童精神素养的培养及加强研究,在研;

2016-2021年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6CTQ001):互联网线上线下融合的文献收藏机构展览研究,已结项,结项鉴定优秀;

2021-2023年 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2021BTQ002:博物馆基于实物的学习对日常学习模式的启发及构建研究,已结项;

2016-2017年 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系列课题(2016XAH004):提升上海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研究,已结项;

2015-2018年 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2015ETQ001):博物馆数位典藏社会化媒体平台构建研究,已结项;

2015-2016年 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7批面上二等资助(2015M571856):博物馆儿童教育功能实现路径研究,已结项;

2022年 联合主持上海博物馆项目:上海博物馆长三角地区观众参观意愿评估、上海博物馆东馆潜在观众评估,一项已结项;

2022-2023年 联合主持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项目: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观众评估,已结项;

2022年 主持上海通志馆项目:上海通志馆开馆特展内容策划,已结项;

2022年 主持杭州博物馆项目:杭州博物馆“教育专题陈列”陈展大纲编制,已结项;

2019-2020年 联合主持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项目: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观众行为研究”,已结项;

2018-20192019-2020年 联合主持长沙市博物馆项目:长沙市博物馆“博物馆观众研究”(2次),已结项;

2019年 联合主持南京博物院项目:南京博物院观众评估,已结项;

2019-2024年 联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项目: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观众行为问卷调查,已结项;

2013-2014年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学术研究项目:Planning for Public Arts in Shanghai's Urban Development(项目组成员-数据组)已结项。

  

  

联系方式:

jjzhou@fudan.edu.cn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 邯郸路220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3739